中国助力白俄罗斯加强森林火灾防控,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
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出一项新倡议,计划结合现代设备与社区网络来保护覆盖白俄罗斯逾40%国土面积的森林。
对帕维尔·维尔捷伊科而言,2014年8月3日是永远难忘的一天。仅在新婚两天后,这位日洛宾林业局的新任首席护林员便奔赴火灾现场,参与扑救一场烧毁65公顷幼林的严重火情。
“当时情况十分凶险。”帕维尔回忆道,“火势蔓延得极快,仅仅两三个小时,一切便化为灰烬。由于林木低矮、植被密集,我们被迫弃用重型机械并组织紧急撤离。动物们在惊恐中四处逃窜。” 面对汹涌的火焰,帕维尔和他的上级同事果断决定采用反烧策略——尽管没有类似实战经验,他们仍冒险在主火线前点燃控制性火源,以阻止火势进一步蔓延。
十多年后的今天,帕维尔的经历仍清晰地揭示出白俄罗斯森林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。这个森林覆盖率超过40%的国家,正因气候格局变化而面临日益严峻的火灾风险。据白俄罗斯林业部统计,仅在2025年上半年,全国就有1,220公顷森林被大火烧毁。
正是在这一背景下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启动了名为“守护白俄罗斯森林——基于社区防火与应急响应的综合准备倡议”的项目,该项目由中国通过全球发展与南南合作基金提供支持。这一项目是南南合作的生动范例,将现代化设备的引入与基于社区的防火策略相结合,重点覆盖白俄罗斯森林火灾风险最高的布列斯特州和戈梅利州。
该项目的核心举措之一是采购关键消防设备,包括水泵、发电机、防护装备,以及至关重要的可靠通信系统。这种技术层面的提升,正是为了解决像帕维尔·维尔捷伊科这样的护林员在实际灭火行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。
由于许多火场位于偏远地区,手机信号微弱或不稳定,无线电通信成为保障救援指挥的生命线。“无线电是火场指挥员下达命令的主要工具,”帕维尔表示,“它可以让指挥员协调两翼人员、掌控火线后方的部署,并引导重型机械安全撤离。”
此外,该项目还配发了专用的背负式喷雾器(即便携式灭火装备),帮助应急队伍迅速控制小范围火情与余火。与此同时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这一倡议不仅关注设备升级,更强调加强以社区为核心的防火体系建设。通过将现代技术与防火宣传相结合,该项目致力于在每个实施地区建立志愿者网络,从而实现快速响应与专业消防力量的无缝衔接。
这种做法体现出一个日益明确的共识——有效的火灾防控不止需要依靠专业救援团队。该项目通过帮助社区掌握早期监测和及时报告火情的知识,力求在火势尚小之时及时控制,避免灾情扩大。
该项目的启动正值白俄罗斯面临新的挑战——除传统火灾风险外,罕见的冬季火灾开始出现,干旱期延长、降雨模式愈发不可预测等季节性风险也在增加。这些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凸显出极为重要的一点,即森林火灾管理体系的适应能力需要加强,以便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复杂影响。
帕维尔对这项国际合作带来的实际成效持乐观态度。“该项目聚焦于保护森林并动员当地志愿者参与其中。”他表示,“新的设备预计将缩短应急反应时间,加强巡逻与监测能力,进而整体提升森林防火和保护工作的水平。” 他的同事们也抱有同样的期待,认为该项目将带来更精准、更高效的协同作业,并有助于提升决策能力。
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而言,守护“白俄罗斯森林——基于社区防火与应急响应的综合准备倡议” 生动诠释了南南合作的潜力:通过整合各方优势,推动发展成效最大化。此次合作既加强了各国在防灾减灾领域的自主能力,也为应对全球环境与气候挑战贡献了宝贵的实践经验。
帕维尔认为,这一项目进一步印证了他职业的核心理念。他表示,“为子孙后代守护大自然的馈赠,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标。” ,在全球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,国际组织、政府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显得愈发重要。
虽然该项目聚焦于白俄罗斯,但它体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更广泛的承诺,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,且确保过程中“不让任何国家掉队”。随着全球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持续上升,该项目的经验将为其他易受火灾影响地区提供有益借鉴,助力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开展森林保护与火灾防控工作。